2025/3/7 11:30:00

一、取材与预处理

1.取材:

选择新鲜、健康且处于活跃生长状态的组织。例如,对于皮肤上皮细胞培养,应避免使用有炎症、损伤或病变的皮肤组织。

将组织切成适当大小的小块,一般剪成1~3毫米³的小块为宜,既便于后续操作,又能保证足够的细胞释放。

2.预处理:

在无菌条件下,用预冷的缓冲液(如PBS)迅速清洗组织,去除血液、杂质和可能的污染物。

对于某些类型的上皮细胞(如皮肤上皮细胞),可能需要进行EDTA处理,以去除细胞间的钙离子,便于后续分离。

 

二、消化与分离

1.消化:

根据上皮细胞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胶原酶等)进行消化。消化时间、温度和酶的浓度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皮肤上皮细胞,可以先用胰蛋白酶在4℃下冷消化过夜,然后用胰蛋白酶在37℃下温消化30~60分钟。

2.分离:

使用血管钳或镊子将表皮与真皮层分开(适用于皮肤上皮细胞)。

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消化液和杂质,获得细胞悬液。

 

三、培养与传代

1.培养:

选择合适的基础培养基,如DMEM/F12、RPMI-1640等,并根据需要添加血清、生长因子等添加物。

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置于适宜的温度(如37℃)和气体环境(如5% CO₂)下培养。

定期更换培养基,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2.传代:

当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度时,进行传代操作。

先吸弃旧培养基,用预热的无钙镁离子的PBS轻轻冲洗细胞,去除残留的培养基和血清。

加入适量的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覆盖细胞表面,在适宜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如1~3分钟),待细胞变圆、开始脱落时,立即加入含有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

轻轻吹打细胞,使其形成均匀的细胞悬液,然后按照合适的比例接种到新的培养器皿中。

 

四、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2.培养基选择:根据上皮细胞的类型和培养目的,选择合适的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物。

3.培养条件优化:根据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培养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条件,如温度、气体环境、培养基成分等。

4.细胞纯化:上皮细胞培养中常混杂有成纤维细胞等杂质细胞,需要通过差速贴壁、免疫磁珠分离等方法进行纯化。

 

五、特殊培养方法

1.饲养层培养:对于某些类型的上皮细胞(如小鼠表皮细胞),可以在以3T3细胞为饲养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无血清培养:对于某些对血清敏感的上皮细胞,可以尝试采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避免血清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上一篇:微生物菌种冷冻干燥和液氮保藏菌种技术 下一篇:过氧化物酶标记测定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