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3 12:19:00

不溶性微粒是指在注射剂或溶液中不应该出现的、流动的、人体所不能代谢掉的颗粒,一般指的是肉眼不可见且粒径小于50µm的微粒。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管径平均为6~9μm,因此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若其粒径超过一定大小或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在人体内蓄积并带来不可逆的危害。以下是对检查不溶性微粒的重要性及常见检测方案的详细阐述:

一、检查不溶性微粒的重要性

1.危害人体健康

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静脉炎、肉芽肿、血管栓塞、肺水肿、肺动脉压升高、组织坏死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不溶性微粒在血液循环系统中会持续刺激并损伤血管内壁,引发炎症反应。

2.影响药物质量:

不溶性微粒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存在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微粒污染还可能影响药物的澄明度和无菌状态,进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常见检测方案

1.光阻法:

原理:当粒子通过仪器的检测区域时,会阻挡发光源到传感器间的光束,传感器测量被阻挡的光量,从而得出微粒数量及大小。

优点:操作简单、检查快速,能满足大多数产品的检查需求。

缺点:无法检查高浓度样品,因为容易出现颗粒重叠或互相阻挡的结果;无法识别气泡和硅油等,会出现假性结果;对于有颜色的样品(特别是深颜色样品)和有粘度的样品,容易出现假性结果。

应用:Herolab PM-200不溶性微粒检测仪就是采用此原理设计,能精确测得1~200μm粒径的不溶性微粒。

2.显微计数法:

原理:将待测样品过滤到滤膜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滤膜上的颗粒,并列举滤膜上不同尺寸范围内粒子的数量。

优点:能看到颗粒的大小和形貌,反映体系真实的不溶性微粒结果,避免气泡、硅油、样品颜色和粘度的影响。

缺点:操作复杂,需要先将样品过滤到滤膜上再进行观察。

3.动态图像法:

原理:让样品流动起来,不断拍照和成像,从而得到颗粒大小、数量和形貌的分布。

优点:一次测量就能同时得到颗粒大小、数量和形貌的数据,对气泡、硅油、蛋白聚集等的识别有帮助。

缺点:检查效率相对较低;检查的样品量相对较少,统计学的意义上有待研究;作为新兴方法,在实验数据和方法的积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检查不溶性微粒对于确保药物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案,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上一篇:蛋白质组学入门问题集锦 下一篇:大鼠免疫球蛋白M(IgM)酶联免疫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