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WB实验时,选择合适的内参是非常重要的。内参是用来校正样本上样量、上样过程中存在的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
选择内参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样本种属来源:根据实验样本的来源选择合适的内参。例如,哺乳动物的组织或细胞样本通常选择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等内参。植物来源实验样本则可以选择Plant actin、Rubisco等内参。对于研究跨物种的蛋白质时,选择具有适当跨物种反应性的内参。
2.目的蛋白分子量:避免使用分子量与目的蛋白相近的蛋白作为内参,避免信号干扰和图像解析难度增加,以确保两种蛋白质在检测过程中不会重叠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应该保证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a以上。
3.目的蛋白表达部位:根据目的蛋白的表达部位选择相应的内参。例如,如果需要检测亚细胞器蛋白,应选择对应亚细胞器内参,如核内参抗体有Lamin A、Lamin B、TBP、PCNA、Histone-H3;膜蛋白检测内参抗体有ATP1A1;线粒体蛋白检测内参抗体有VDAC1和COXIV。
4.宿主:选择与实验宿主相匹配的内参。例如,如果实验宿主是人类,应选择人类特有的内参,而不是小鼠或其他物种的内参。
5.实验环境:考虑实验环境对内参表达的影响。例如,在某些细胞中,由于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GAPDH的表达增高(GAP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而在衰老的骨骼肌中,GAPDH的表达水平可能会下降,因此,在上述情况中GAPDH均不适合作为内参;在凋亡实验时,Lamin等也不适合作为内参;在加入抗癌和抗真菌药物时,Tubulin的表达易受影响,不适合作为内参。
关于内参选择的一些注意事项:
1.根据目的蛋白的表达部位选择对应的内参。
2.选择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内参蛋白。
3.如果要进行多重免疫印迹(同时使用靶向目标蛋白和内参蛋白的一抗),则所选内参抗体的宿主应不同于靶向目标蛋白的一抗宿主。)
4.在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时(如磷酸化),一般选择未经修饰或完整的目标蛋白作为内参抗体,效果相对于通用内参抗体会更好。
5.究跨物种的蛋白质时,使用具有适当跨物种反应性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