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7 12:58:00

1. 细胞增殖检测法

原理:利用细胞因子对特定细胞系的增殖促进作用,通过检测细胞数量或代谢活性(如CCK-8、MTT法)来计算EC50。

步骤:

选择依赖目标细胞因子的细胞系(如CTLL-2细胞依赖IL-2)。

将细胞因子按不同浓度梯度加入培养体系。

培养48-72小时后,用CCK-8/MTT法测OD值。

用GraphPad Prism等软件拟合剂量-反应曲线,计算EC50。

优点:直接反映生物学活性,结果可靠。

缺点:耗时长(需细胞培养),易受细胞状态影响。

 

2. 报告基因检测法

原理:构建携带报告基因(如荧光素酶、GFP)的工程细胞系,细胞因子激活信号通路后诱导报告基因表达,通过荧光/发光强度计算EC50。

步骤:

用含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细胞(如HEK293T-STAT3-luc)。

加入不同浓度细胞因子刺激细胞。

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发光值。

拟合曲线计算EC50。

优点:灵敏度高,适合高通量筛选。

缺点:需基因工程改造细胞,可能受非特异性信号干扰。

 

3. 流式细胞术

原理:某些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表面标志物或磷酸化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

步骤:

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处理细胞(如THP-1细胞+IFN-γ)。

用荧光抗体检测目标蛋白(如抗-pSTAT1-PE)。

流式分析计算MFI(平均荧光强度),拟合EC50。

优点:单细胞分辨率,可多参数分析。

缺点:设备昂贵,数据分析复杂。

 

4. ELISA检测法

原理:ELISA可检测细胞因子浓度,但需结合功能实验验证活性。

步骤:

用重组蛋白梯度稀释建立标准曲线。

测待测样本的OD值,计算浓度。

结合细胞实验(如增殖或报告基因)验证活性。

优点: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样本。

缺点:无法区分活性与非活性形式(如结合态vs游离态)。

 

5. 生物传感器技术

原理: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层干涉仪(BLI)等技术,实时监测细胞因子与受体的结合动力学,计算EC50。

步骤:

将细胞因子受体偶联至芯片。

不同浓度细胞因子流过芯片,实时监测结合-解离曲线。

拟合结合动力学数据,计算EC50。

优点:无需标记,实时监测结合活性。

缺点:设备昂贵,需优化结合条件。

 

6. qPCR检测法

原理:检测细胞因子下游基因表达(如SOCS3),间接反映活性。

步骤:

提取细胞RNA,逆转录为cDNA。

用qPCR检测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根据基因表达变化拟合EC50。

优点:可间接反映细胞因子活性,适用于难以直接检测的细胞因子。

缺点:需结合其他功能实验验证,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上一篇:PCR封板膜如何存储?有哪些注意事项不能忽视? 下一篇:胶水脱泡离心机的作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