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1 13:30:00

NF-κB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存活、增殖和炎症反应。NF-κB通常在细胞质中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处于非活性状态。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如TNF-α、LPS等)时,IκB被磷酸化并降解,释放出NF-κB,使其能够移位到细胞核中,激活下游基因的转。检测NF-κB的核移位对于理解细胞如何响应外界刺激至关重要。免疫荧光技术因其高特异性和直观性,成为研究NF-κB核移位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清晰地观察到NF-κB在细胞核中的定位,从而为研究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准备

(一)细胞培养材料

1.细胞培养皿: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皿,如6孔板、12孔板或24孔板。确保培养皿表面清洁,无划痕。

2.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胞生长的培养基,如DMEM、RPMI 1640等。确保培养基新鲜,无污染。

3.血清:通常使用10%胎牛血清(FBS)作为补充剂,以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确保血清无菌,无支原体污染。

4.胰蛋白酶:用于细胞传代,浓度通常为0.25%。使用前需平衡至室温,避免过冷对细胞造成损伤。

(二)免疫荧光试剂

1.NF-κB抗体:选择高特异性的NF-κB抗体,推荐使用兔抗NF-κB p65抗体(如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货号8242)。

2.二抗(荧光标记):选择与一抗匹配的荧光标记二抗,如山羊抗兔IgG(H+L)Alexa Fluor 488(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货号A-11008)。

3.DAPI(细胞核染色剂):用于标记细胞核,浓度为1 μg/mL。DAPI能够与DNA结合,发出蓝色荧光,便于观察细胞核位置。

4.封片剂:使用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如ProLong Diamond Antifade Mountant(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货号P36971),以保护荧光信号。

(三)其他试剂

1.PBS缓冲液:用于细胞洗涤,确保pH值在7.2 - 7.4之间。可以自行配制或购买现成的PBS缓冲液。

2.固定液:常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能够较好地保留细胞结构和抗原性。

3.封闭液:使用5% BSA或正常山羊血清作为封闭液,能够有效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染色。

 

二、细胞培养与处理

1.细胞培养

培养基配制:将培养基与10%胎牛血清混合,确保血清充分溶解。使用前需平衡至37°C,避免温度差异对细胞造成应激。

2.细胞传代:

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迅速放入37°C水浴锅中,轻轻晃动,使细胞迅速融化。

将细胞悬液转移至含有培养基的离心管中,轻轻吹打混匀。

以1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加入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

按照1:3或1:4的比例将细胞接种至新的培养皿中,轻轻晃动培养皿,使细胞均匀分布。

将培养皿放入37°C、5% CO₂的培养箱中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3.培养时间: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确定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胞在传代后的24 - 48小时内能够较好地贴壁生长,达到实验所需的细胞密度。

刺激处理

刺激剂选择:选择合适的刺激剂诱导NF-κB移位入核,如TNF-α。TNF-α是一种常见的炎症因子,能够有效激活NF-κB信号通路。

刺激浓度和时间: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确定TNF-α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一般来说,TNF-α的浓度为10 - 50 ng/mL,处理时间为30分钟 - 2小时。

以10 ng/mL的TNF-α为例,将TNF-α溶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使最终浓度达到10 ng/mL。

将培养皿放回37°C、5% CO₂的培养箱中,处理30分钟。

处理结束后,将培养基吸出,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2 - 3次,以去除未结合的TNF-α。

固定与透化

固定细胞:

吸出PBS缓冲液,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使细胞完全浸没在固定液中。

在室温下固定15 - 30分钟,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调整固定时间。固定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结构过度硬化,影响后续染色效果。

固定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残留的固定液。

透化步骤:

选择合适的透化剂,如甲醇或Triton X-100。甲醇能够较好地透化细胞膜,但可能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Triton X-100透化效果温和,对细胞结构的破坏较小。

以Triton X-100为例,加入0.1% Triton X-100溶液,室温孵育10 - 15分钟。

透化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残留的透化剂。

通过以上步骤,细胞已经准备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免疫荧光染色的具体步骤,包括封闭、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核染色和封片等环节。

 

三、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1.封闭

封闭液准备:使用5% BSA(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封闭液。将5 g BSA溶于100 mL PBS缓冲液中,搅拌均匀,确保完全溶解。

封闭操作:

1.吸出细胞培养皿中的PBS缓冲液,加入适量的封闭液,确保细胞完全浸没。

2.将培养皿置于37°C培养箱中,封闭30分钟至1小时。封闭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背景染色,过长则可能影响抗体结合。

3.封闭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残留的封闭液。

2.一抗孵育

一抗稀释:根据抗体说明书,将NF-κB特异性抗体(如兔抗NF-κB p65抗体)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为1:100 - 1:500。例如,取1 μL抗体加入到99 μL PBS缓冲液中,混合均匀。

一抗孵育:

1.吸出封闭液,加入稀释好的一抗溶液,轻轻晃动培养皿,使抗体均匀覆盖细胞。

2.将培养皿置于4°C冰箱中,孵育过夜(12 - 16小时)。低温孵育有助于抗体与抗原的充分结合,提高染色特异性。

3.孵育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3.洗涤

洗涤操作:使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 - 5次,每次5分钟。洗涤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细胞脱落。

1.每次洗涤后,轻轻甩去多余的液体,但不要完全吸干,以免细胞干燥。

2.洗涤过程中,可以轻轻晃动培养皿,帮助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4.二抗孵育

二抗稀释:将荧光标记的二抗(如山羊抗兔IgG Alexa Fluor 488)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为1:500 - 1:1000。例如,取2 μL二抗加入到998 μL PBS缓冲液中,混合均匀。

二抗孵育:

1.吸出一抗溶液,加入稀释好的二抗溶液,轻轻晃动培养皿,使二抗均匀覆盖细胞。

2.将培养皿置于室温下,避光孵育1小时。避光操作是关键,因为荧光染料在光照下容易淬灭。

3.孵育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5.核染色

DAPI染色:

1.准备1 μg/mL的DAPI溶液。取1 μL DAPI(10 mg/mL)加入到10 mL PBS缓冲液中,混合均匀。

2.吸出二抗溶液,加入DAPI溶液,轻轻晃动培养皿,使DAPI均匀覆盖细胞。

3.将培养皿置于室温下,避光孵育5 - 10分钟。DAPI染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过度染色。

4.孵育结束后,用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3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残留的DAPI溶液。

6.封片

封片剂准备:使用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如ProLong Diamond Antifade Mountant)。

封片操作:

1.吸出DAPI溶液,用吸水纸轻轻吸去多余的液体,但不要完全吸干。

2.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封片剂,轻轻晃动培养皿,使封片剂均匀覆盖细胞。

3.将盖玻片轻轻放在封片剂上,避免产生气泡。如果使用培养皿,可以直接将封片剂滴在细胞上,然后用盖玻片覆盖。

4.将封好的玻片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后即可进行显微镜观察。

 

四、显微镜成像与分析

1.显微镜选择

荧光显微镜:推荐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成像。荧光显微镜能够提供清晰的荧光信号,适合观察NF-κB的核移位。

共聚焦显微镜:如果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提供更清晰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层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NF-κB的定位。

2.成像参数

曝光时间: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度调整曝光时间。一般来说,Alexa Fluor 488的曝光时间在100 - 500毫秒之间,DAPI的曝光时间在10 - 50毫秒之间。曝光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荧光饱和,过短则信号过弱。

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进行成像。通常使用20×或40×物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细节。

光圈和焦距:调整显微镜的光圈和焦距,确保图像清晰、背景干净。光圈不宜过大,以免背景噪声过高。

3.图像分析

软件选择: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进行定量分析。ImageJ是一款免费的开源软件,功能强大,适合进行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

分析步骤:

打开ImageJ软件,导入荧光图像。

使用“Freehand Selection”工具,手动勾勒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区域。

选择“Analyze”菜单中的“Measure”功能,测量细胞核和细胞质的荧光强度。

计算NF-κB在细胞核中的相对荧光强度,公式为:

对多个细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以获得更可靠的统计结果。

 

五、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抗体选择

抗体质量:选择高质量、特异性好的抗体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抗体,如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或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产品。

抗体稀释:根据抗体说明书进行稀释,避免浓度过高导致背景染色,或浓度过低导致信号过弱。

2.背景染色

优化封闭:适当延长封闭时间(30分钟至1小时),确保非特异性结合位点被充分封闭。

调整抗体浓度:适当降低一抗和二抗的浓度,减少背景染色。

洗涤步骤:增加洗涤次数和时间,确保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3.实验重复性

多次实验:建议进行多次实验重复(至少3次),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记录详细信息:记录每次实验的详细条件,包括抗体浓度、孵育时间、温度等,便于后续分析和重复实验。

4.温度与时间控制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特别是固定、封闭和抗体孵育步骤。温度差异可能导致细胞结构变化或抗体结合效率不同。

时间控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中的时间进行操作,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记录每次实验的详细条件,包括细胞类型、培养条件、刺激处理、抗体信息、孵育时间、温度等。

图像保存:保存原始图像和分析结果,便于后续查阅和发表。

 

通过以上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NF-κB的核移位,为研究NF-κB信号通路提供有力支持。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实验有所帮助!

 

上一篇: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 下一篇:“磁珠”为什么要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