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抗体多样性的基础。抗体由重链和轻链组成,每条链的可变区(V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基因重组通过以下方式增加抗体的多样性:
1.V(D)J重组:
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由V、D、J三个基因片段重组而成,轻链可变区由V和J两个基因片段重组而成。
每一个基因片段都有多个不同的拷贝,例如,人类重链的V基因片段有38至46个功能性拷贝,D基因片段有23个功能性拷贝,J基因片段有6个功能性拷贝。
这些基因片段的随机组合形成了大量的不同抗体基因,据估算,仅通过V(D)J重组,就可以产生高达10^530种不同的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
2.非同源末端修复:
在基因重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大片段的删除和拼接,导致DNA双链断裂。
非同源末端修复机制在修复这些断裂时,会随机添加或删除核苷酸,进一步增加抗体序列的多样性。
二、体细胞高突变
体细胞高突变是抗体多样性增加的另一个重要机制。它发生在B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的分化发育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1.AID酶的作用:
B细胞在次级淋巴结生发中心被抗原反复激活与增殖循环过程中,会表达一种名为AID(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的酶。
AID酶专门诱导DNA中U:G错配的产生,进而产生点突变,或者使DNA双链断裂产生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
2.高突变率:
在体细胞高突变过程中,抗体基因的突变率显著升高,每代每碱基对的突变发生率高达10^-3。
这种高突变率导致抗体基因进一步多样化,产生了更多的B细胞克隆,这些克隆的BCR(B细胞受体)对其同源抗原具有不同的亲和力。
3.亲和力成熟:
体细胞高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B细胞,其中具有更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相比低亲和力BCR的B细胞更易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
通过这个过程,免疫系统选择出了具有对同源抗原具有较高亲和力受体的B细胞,这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后将持续分泌高亲和力抗体。
三、总结
基因重组和体细胞高突变是抗体多样性产生的两大核心机制。基因重组通过V(D)J重组和非同源末端修复增加了抗体基因的初始多样性,而体细胞高突变则通过AID酶的作用和亲和力成熟过程进一步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和亲和力。这两个过程共同确保了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应对几乎无限种类的抗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