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染色原理
抗酸染色法基于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富含脂质,特别是分枝菌酸,这种物质能够与石炭酸复红等染料牢固结合,形成难以被酸性脱色剂脱色的复合物。当使用酸性脱色剂(如3%盐酸酒精)处理时,非抗酸性细菌会被脱色,而抗酸性细菌则保持红色。随后,使用碱性美蓝复染,非抗酸性细菌被染成蓝色,从而区分出抗酸性和非抗酸性细菌。
二、染色步骤
细菌抗酸染色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涂片: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样本,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
2.干燥:将涂片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在酒精灯火焰高处微微烘干,避免过度加热。
3.固定:使用火焰加热法固定涂片,即将涂片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以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
4.初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于涂片上,用酒精灯火焰微微加热至出现蒸汽(勿煮沸),持续3~5分钟,使细菌着色。加热过程中需补充染液,防止干涸。
5.脱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轻轻晃动玻片,直至无明显红色染液脱出为止(约30秒至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6.复染:滴加碱性美蓝染液复染1分钟,使非抗酸性细菌着色为蓝色,然后用清水冲洗。
7.镜检:待涂片干燥后,用油镜观察。抗酸性细菌呈红色,非抗酸性细菌及背景物质呈蓝色。
三、染色剂配制
1.石炭酸复红染液: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10mL,加入5%石炭酸90mL,混匀。
2.3%盐酸酒精:取浓盐酸3mL,加入95%酒精97mL,混匀。
3.碱性美蓝染液:美蓝酒精饱和液30mL,加入1:10000的氢氧化钾溶液100mL,混匀。
四、临床意义
细菌抗酸染色法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性细菌的检测,是结核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抗酸染色,可以快速筛查出抗酸性细菌的存在,为结核病的进一步确诊提供线索。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结果直观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敏感性较低,可能需要连续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五、注意事项
1.染色程度:可通过调整染色时间和温度来控制染色深浅。
2.试剂保存:每次使用完试剂后,应及时盖紧瓶盖,防止挥发。
3.操作规范:在整个染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污染。
细菌抗酸染色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微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但抗酸染色法因其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仍然在临床和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