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4 15:30:00

一、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

1.定义与发现

PD-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受体,属于CD28受体超家族成员。1992年,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在小鼠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PD-1基因。

2.结构与表达

PD-1受体是I型跨膜糖蛋白,由细胞外免疫球蛋白可变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负责信号传导的细胞质尾部组成。

PD-1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表达。

3.功能与机制

PD-1通过与其配体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PD-L2结合,向T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然而,肿瘤细胞会利用这一机制,通过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实现免疫逃逸。

4.临床应用

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PD-1单抗药物(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和PD-L1单抗药物(如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

 

二、二代PD-1抗体

1.定义与背景

二代PD-1抗体是在一代PD-1单抗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靶点或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和降低副作用而开发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代表药物与机制

M7824(Bintrafusp Alfa):由德国默克公司研发,是一种双功能融合蛋白,能够同时靶向PD-L1和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两个靶点。TGF-β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M7824通过同时阻断PD-1/PD-L1通路和TGF-β通路,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疗效。

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如卡度尼利单抗(开坦尼),由康方生物自主研发,能够同时靶向PD-1和CTLA-4两个免疫检查点。CTLA-4是另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受体,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通过同时阻断PD-1和CTLA-4通路,能够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疗效。

其他双特异性抗体:如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等,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这些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靶向多个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的靶点,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3.优势与特点

提高疗效:通过同时靶向多个与肿瘤免疫逃逸相关的靶点,能够更全面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提高疗效。

减少耐药性:由于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能够减少肿瘤细胞对单一靶点的耐药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降低副作用:通过优化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能够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4.临床应用前景

二代PD-1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多种二代PD-1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药物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二代PD-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三、总结

PD-1作为重要的免疫抑制受体,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而二代PD-1抗体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靶点或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和降低副作用而开发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二代PD-1抗体药物涌现,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上一篇:实验常用试剂的制备与储藏 下一篇:抗炎因子IL-10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