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特定核酸序列(如DNA或RNA)的技术。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原位杂交实验流程,包括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准备
样本准备:选择适当的组织或细胞样本,并确保其新鲜度和完整性。对于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对于细胞样本,则可能需要培养或固定。
试剂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必要的试剂,如固定液、洗涤液、杂交液、抗体等。确保所有试剂均符合实验要求,并提前配制好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实验流程
1. 组织或细胞固定
组织固定:将组织取出后洗净,立即放入固定液(如DEPC水配制的4%多聚甲醛)中固定2-12小时。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类型和实验需求确定。
细胞固定:细胞培养或处理后,用固定液进行固定。
2. 切片(针对组织样本)
将固定好的组织进行梯度酒精脱水、浸蜡和包埋。
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块切成薄片,并经过摊片机捞片。
将切片放入烤箱中烤片,以增强其附着力。
3. 脱蜡至水
依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无水乙醇、梯度酒精和DEPC水中进行脱蜡至水处理。
4. 预处理
根据组织固定时间长短,切片可能需要在修复液中煮沸一定时间以暴露核酸序列。
使用蛋白酶K等酶类处理切片,以去除部分蛋白质并增加核酸的暴露度。
5. 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滴加3%甲醇-H2O2等试剂,室温避光孵育一段时间,以阻断切片中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6. 预杂交
滴加预杂交液于切片上,在适宜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如37°C孵育1小时),以减少非特异性杂交。
7. 杂交
倾去预杂交液,滴加含有特定核酸探针的杂交液。
在恒温箱中杂交过夜,使探针与样本中的靶核酸序列结合。
8. 杂交后洗涤
使用不同浓度的SSC溶液(如2×SSC、1×SSC、0.5×SSC)在适宜温度下洗涤切片,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其他杂质。
9. 抗体孵育
滴加封闭液于切片上,室温孵育一段时间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倾去封闭液,滴加特异性抗体(如DIG抗体),在适宜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如4°C孵育过夜),使抗体与探针结合。
10. 显色
使用适当的显色系统(如DAB显色液)对抗体进行显色处理。在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直至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
11. 复染和封片
使用Harris苏木素等染料对切片进行复染处理,以显示细胞核等结构。
经过脱水、透明等处理后,使用中性树胶等封片剂进行封片处理。
三、实验后处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并采集图像进行分析。
记录实验结果并整理实验数据。
四、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步骤的时间和温度条件。
确保所有试剂和器材的无菌和无酶处理以减少非特异性杂交和污染。
切片处理时要避免过度损伤和脱落以影响实验结果。
显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控制显色时间以避免过度显色或显色不足。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原位杂交实验流程及其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实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