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3 12:01:00

人颗粒酶-B酶点检测是一种应用于抗病毒免疫和抗肿瘤免疫的新型测定方法。以下是对该检测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检测原理

人颗粒酶-B酶点检测(ELISPOT)技术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理,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该技术通过特定的抗体包被微孔板,捕获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和自然杀伤细胞(NK)释放的颗粒酶-B。随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颗粒酶-B抗体,再加入链霉亲和素-HRP聚合物和底物,形成可见的蓝色/紫色斑点。这些斑点的数量与释放颗粒酶-B的细胞数量成正比,从而可以定量测定CTL细胞和NK细胞分泌释放的颗粒酶-B频数。

 

二、检测步骤

1.细胞孵育:将待测细胞孵育在预包被有抗颗粒酶-B单克隆抗体的微孔板内过夜。

2.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成分。

3.加入生物素标记抗体:向微孔中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抗颗粒酶-B抗体。

4.再次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生物素标记抗体。

5.加入链霉亲和素-HRP聚合物和底物:形成可见的蓝色/紫色斑点。

6.结果判定:通过计数斑点的数量来判定释放颗粒酶-B的细胞数量。

 

三、检测特点

1.高灵敏度:仅一个阳性细胞即可测到存在的颗粒酶-B,灵敏度达到1:1,000,000的阳性准确分析。

2.特异性强:仅针对颗粒酶-B进行检测,避免与其他可溶性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

3.结果重复性好:由于检测步骤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四、临床意义

1.病毒感染:如EBV、HIV、CMV、肝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感染等,可增强患者CTL反应,导致体内可溶性颗粒酶含量增加。

2.肿瘤:淋巴瘤和肉瘤何杰金病等淋巴瘤患者颗粒酶B浓度增高。

3.风湿性关节炎:可溶性颗粒酶B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液中比原发性全身性骨关节病明显升高。

4.移植:颗粒酶涉及肾脏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浸润性淋巴细胞强烈表达血浆可溶性颗粒酶,肾移植病人血浆可溶性颗粒酶水平升高提示系统性病毒感染,如CMV感染。

 

五、注意事项

1.样本处理:确保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符合检测要求,避免样本污染和降解。

2.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不准确。

3.结果解读:结合临床信息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避免单一结果的误导。

 

综上所述,人颗粒酶-B酶点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重复性好的新型测定方法,为抗病毒和抗肿瘤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检测工具。

 

上一篇:什么是CTLs和NK细胞分泌释放的颗粒酶-B 下一篇: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